您的位置首页  油气能源  天然气

全球节能环保网(中国节能环保网)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8-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全球节能环保网(中国节能环保网)

 

​学习美容的基本知识是什么?学习美容的基本知识是什么?美容行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涉及面广,如美容、按摩、针灸等。那么学习美容需要学习什么知识呢?以下小系列将简要了解学习美容的基本知识。

今年7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近日荣获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部门联合授予的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接受采访时平易近人,会滔滔不绝地讲故事,还会乐呵呵地问记者:我是不是又成话痨了?

江亿是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成为我国暖通空调领域的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调节一屋冷暖,是他的事业,也是关系全球气候变化与未来能源革命的大事。

一线是做科研的根

务实笃行是江亿院士的鲜明特征。在他的科研履历里,有北京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等大型重点建筑的空调系统工程,也有接地气的苹果、白菜储存保鲜设计。

我不是走学院派道路的,我深受工人农民影响。江亿的科研风格与他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密切相关。

江亿1952年出生于北京,学生时代在天津读书。1969年年初,他去了内蒙古四子王旗半农半牧区插队。我父亲是数学教授,因为耳濡目染,我从小特别喜欢数学。如果按部就班上学,可能就去读数学系了。

江亿在内蒙古农村待了4年半。那时,共有7个天津小伙子在村里插队,白天干活,晚上拿着书本学习讨论,想着怎么把农村变好。我在那里真正认识到中国社会、中国老百姓是咋回事。现在教给孙女的好多谚语,还是那时跟当地老乡学的。江亿说。

1973年,江亿在村里入了党,被推荐参加文化大革命期间唯一的一次高考,进入清华大学建工系暖通专业学习。

暖通是建筑的组成部分,包括供暖、通风、空气调节三个方面。最常见的是建筑里的采暖、空调等设备。清华大学暖通专业创立于1952年,恰与江亿同龄。这个专业不是他填报的志愿,而是国家分配。江亿从此在暖通专业深耕了一辈子,他笑称这是先结婚后恋爱,又白头偕老。

从1973年10月至1974年4月,江亿在清华大学校园里只读了半年书,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下了工厂,在各种工程实践中学习,广泛接触社会。老师工作之余拎着块小黑板,在宿舍里给十几个学生上课,是江亿记忆中最常见的课堂景象。

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过了一两年,我豁然开朗,工程问题我似乎都会了。江亿说,跟工人师傅们贴心交流,让他收获很大。那时没有考试,同学们直接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学习动力很强。

1978年10月份,清华大学恢复研究生招生,江亿回校应考。之后几年,他先后获得清华大学热能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回顾青少年时代那段曲折的求学经历,江亿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受益终身。

2007年,是江亿本科毕业30周年,同学们在清华大礼堂开会,看到会场标语上写着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很多人流下热泪。就是这句话鼓励我们上大学、参加工作。要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才能对得起老百姓。江亿说,后来这么多年做研究、教书,始终没离开一线,那是家,是根底,要定期去农村转转,心里才踏实。

理论和应用相结合

沉到一线,为江亿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基础理论弄明白了,能找到破解工程问题的关键;工程问题解决了,能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江亿说。

40年前,还在读博士的江亿参加了由山西省农科院主持的国家六五攻关重点项目苹果的产地储存技术,负责热环境原理研究及性能优化。当时农村没条件建冷库,苹果的储存期不长,存久了就不脆了,卖不上价。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江亿坐火车去农村调研测试,常常买站票来回。

做低碳生活的引领者。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踊跃担当节能减碳的志愿者,形成科学使用资源、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和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学习低碳生活知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达成低碳生活共识。

借鉴农民打窑洞存苹果的土办法,江亿团队研究出土窑洞+自发式气调技术――打出几十米的窑洞,再修一条通风道,通过控制窑洞内外空气的流通来调节洞内温度,让温度常年控制在0摄氏度至6摄氏度。不耗一千瓦时电,头年秋天收获的苹果存到窑洞里,来年5月份拿出来吃还是脆甜的。农民的劳动果实存到春节再卖,1斤可以多挣2角钱。江亿说。

苹果储存是江亿早期的科研工作,但节能环保的理念贯彻他的一生。他是人工环境工程学科的倡导者之一,该学科旨在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为人类创造各种适宜的室内热湿环境。围绕此目标,江亿组建了一支研发团队,开展建筑节能领域系列研究,系统参与了该学科基础理论、基础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完成了多项核心技术研发,直接主持了百余项人工环境工程项目。

江亿建立了建筑热过程的状态空间模型,率先提出热过程随机分析概念和方法;提出热湿环境分析的热学新概念和新方法,为找到新的节能系统形式和设备方式探索出新途径;提出一系列供热空调系统控制调节方案和在线故障诊断方法,应用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等200多个工程;提出城市热电联产供热兼顾电力系统削峰填谷的运行方式,对城市能源系统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1年,49岁的江亿凭借在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地铁热环境仿真与控制、热网调节与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北京非典型肺炎肆虐,江亿带领团队进入疫情重灾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现场实测,分析研究病毒传播规律,率先为应对疫情区域的通风空调系统安全运行指明方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室内环境安全引起重视,他第一时间牵头成立了中国制冷学会抗击新冠肺炎专家小组,为有效抑制病毒在空气中传播献计献策。

建筑节能在过去是个不起眼的行当,是配角,现在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深入,我们成主角了。江亿感慨道,入行40多年,从解决吃得好到解决住得健康舒适的问题,再到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这既是一个行业水平的提升,也是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体现。

推广实用节能技术

作为一名在国内完成本硕博教育的土专家,在面对节能领域的洋技术时,江亿有着建立在务实基础上的强大自信。

是发达国家建筑能耗高,还是中国建筑能耗高?每平方米建筑耗能,中国是美国的40%。江亿介绍,这个数据是其团队做了3年中美校园建筑节能排放对比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中国选的地点是北京清华园,美国选的则是与北京气候接近的费城。出现这种结果,是由于发达国家室内温度冬天调得太高、夏天调得太低,并且24小时长开不关造成的。

建筑节能常以采用了多少项先进节能技术为指标,却少有人关心实际用能数据。江亿曾多次公开批评那些看似时髦却不实用的节能技术。

中国应该走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建筑节能技术路线。在节能环保方面,我国不但重视科技,还尊重自然,这代表了一种先进文化。江亿说,未来能源之路,应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面向未来,江亿期待在全国推广光储直柔技术。光储直柔是在建筑领域应用太阳能光伏、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交互四项技术的简称。光储直柔是发展零碳能源的重要支柱,有利于直接消纳风电光电。

目前,江亿院士团队已在山西省芮城县开展能源革命技术示范工作。他们通过实际调研发现,一个经典的北方农村院落,住房、粮棚、库房等总面积为300多平方米,屋顶可装28.3千瓦光伏发电设备。中国农村各种建筑物屋顶总面积为200多亿平方米,可装20亿千瓦的光伏发电设备,一年发电能力接近3万亿千瓦时。农村屋顶光伏利用在未来零碳社会将属于重要资源。

江亿理想中的未来农村将彻底电气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一户投资6万元至8万元安装光储直柔系统设施,做饭、采暖、制冷、农机、汽车等用电都可免费获得,一年余电销售收入可达7000元至8000元。

一屋冷暖,干系环球凉热。实现双碳目标,在江亿看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用零碳能源系统慢慢替代化石能源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

第三个安排自然是回到上海,我们家离上海也就一小时的车程,看世博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和哥哥玩。上海虽是个大城市,可人多车多,并不怎么好玩儿。但只要和哥哥在一起,刘牛牛就是宅在家里也是开心的。但是考虑到她的眼睛的治疗问题,在上海的时候不会太长,因为她总是忍不住想玩电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