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兴能源  生物

2012年,一座超级大墓惊现山巅,墓主是谁?结果超乎专家的想象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12-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冰果安全套

近日有关于冰果安全套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冰果安全套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冰果安全套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冰果安全套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冰果安全套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2012年2月,在经过了三次勘探后,最终确定位于临沂市沂水县纪王崮顶部的遗迹为一座春秋大墓。

听到这个消息时,山东省考古研究院全体上下却做了一次深刻的检讨,他们因为惯性思维,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纪王崮

2012年2月初,天上王城景区打算在纪王崮修建一个蓄水池。

由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地下存在着大量的文化遗存。

天上王城景区所在的范围更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按照规定,工程开工前,这里都要进行文物勘探。

但是相关文物部门对于景区的这次施工没有重视,忽略了规定流程,直接允许了工程施工。原因:一是工程规模并不大;二是在大山的顶部,这样的位置一般不会有文化遗存。

然而正是这样的疏忽,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挖掘机在施工的过程中带出了大量的青铜器,由于机械施工的野蛮性,带出地面的青铜器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当沂水博物馆馆长耿涛到达现场后,看到一件直径达到55厘米--60厘米的青铜鼎已经裂成了数片,感到无比痛心。

这个消息很快上报到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郑同修起初认为这只是个祭祀山神的祭祀坑,坑内埋几件青铜器也正常,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

可是几天后,经过第二次勘探,工作人员向郑同修汇报,山顶的遗迹可能是春秋时期的大墓,郑同修对此却半信半疑,因为这不符合春秋时期的葬俗。

春秋时期,墓葬基本是在平原地带挖掘土坑,然后深埋。当时生产力低下,不太可能有人会在山顶建墓。

为了得到更加确切的信息,郑同修再次派出了工作人员三探纪王崮。这次派出的是具有丰富考古经验的郝导华。

很快详细的数据摆在了郑同修面前,这不但是墓,而且是一座超级大墓。

古人在山顶组织人力开凿出来了一个巨大的岩坑,它南北长40米,东西宽13米。

按照这个规模来论,它将是山东省考古史上规模最大的春秋时期的墓葬。

原本不该出现文化遗存的地方却出现了文化遗存,原本不该建墓的地方却出现了大墓,一切都打破了考古工作者的惯性思维。

是大墓已经确凿无疑,现在一个疑惑摆在考古人员面前,春秋时期到底是什么人会把大墓建在山顶?

从大墓的规模来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非掌握巨大权利的人根本做不到。

这样推断,大墓的主人一定是位诸侯王,可是到底是哪位诸侯王呢?

似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因为地名本来就叫纪王崮,那么墓主就一定是历史上纪国的一位诸侯王。

车马坑

据史料记载,纪国位于齐国以东,莱国以北。疆域不亚于齐国或鲁国。周夷王年间,王烹杀齐哀公。 传说是纪侯进谗言的缘故,两国结仇。

齐国一直伺机吞并纪国,报仇是一个原因,其实灭纪是齐国扩张的必由之路。

纪国选择与鲁国结好,借齐鲁两强国的矛盾而自保。鲁国力图保存纪国,抑制齐国的扩张。这种三国关系从公元前8世纪入春秋到公元前690年纪国灭亡,贯穿始终。

传说纪国灭亡后, 最后一位国君便逃到了沂水一带,在现在的纪王崮修建了城池,至今还留有遗迹。

《沂水县志》也记载:纪王崮,巅平阔,可容万人,相传纪侯去国居此。

考古发掘现场

考古是讲究证据的一门学科,尽管历史资料如此,最终确定是或不是,还要实物去印证,那么实物只有从墓中获得。

由于施工已经对墓葬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加上景区人员复杂,不利于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对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2012年2月底,由郝导华担任领队的考古工作队来到考古现场,在挖掘前夕的最后一次勘探中,让人意想不到是在大墓向南不远处又发现一座同时期墓葬,只是规模要小。

似乎现在事情越来越清晰了,大墓为诸侯国国君本人,小一些的墓为国君夫人,这是一座夫妻异穴合葬墓,一切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考古人员对这两座墓葬分别编号为1号墓和2号墓。

2012年3月1日,考古队开始了对1号墓内填土的清理,其实该墓深度只有四米,几天之后,整个大墓的墓圹就暴露在了人们的眼前。

这是一座奇怪的大墓,从中间被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南半部分是安放墓主人的棺椁,北半部分是车马坑。

说其奇怪是墓室和车马同在一墓室内,这种情况不多见,不过这完全符合山东诸侯国的葬俗。

细致的清理从南部的椁室开始,除了发现大量的青铜乐器之外,还发现了具有特殊意义的乐器--编磬,共计10个。

编磬是一种石制或玉制的成组打击乐器,与编钟类似,是演奏宫廷雅乐不可或缺的工具。

根据多年来的考古经验,一些学者认为,至少在西周时期,编磬只会出现在男性大贵族墓葬中,由此看来,一号大墓墓主人极有可能就是诸侯国君本人。

这完全符合最开始对大墓的判断,似乎一切都没有任何悬念。

1号墓结构

考古人员在椁室的西北南三侧各发现一具殉人,三个殉人分别位于墓主的两侧和脚下。

根据体质人类学分析,棺室两侧殉人的年龄在25-35岁之间,其中一个可以明显判断为女性,另一个因为骨骼腐朽而无法分辨。

可是等到分析棺室脚下也就是西侧的殉人时,考古队员大吃一惊,这是一具儿童的骨骼,四肢生前遭遇捆绑。

刚刚来到人世不久,却要成为别人的牺牲品,谁又愿意死呢,尤其是这个处于懵懂的玩乐年纪。

面对死亡,这个年幼的孩子必然苦苦挣扎,所以有人只好将他捆绑,这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2500年,细想来,依然让人心痛不已。

接下来,考古人员又清理出数十件青铜礼器,在先秦时期,礼乐制度中用鼎制度非常严格,贵族墓葬中,随葬青铜鼎的数量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

据统计,1号大墓发现有七鼎,七鬲,七簋的组合,这些足以证明墓主人就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诸侯。

随着对这批青铜礼器的细致清理,期盼已久的情况终于出现了。

在两件青铜器上发现了铭文,一件是鼎腹内璧有25字的青铜鼎,一件是有36字的青铜盂,共61字。

在追求文字简练的时代,61字足够告诉我们所想要知道的一切信息。答案就在咫尺,所有人兴奋不已。

可是当铭文解读出来之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带有铭文的鼎

那件青铜鼎上直指国别的第一个字有争议,因为周代以前的文字直到今天并没有完全破解。

所以第一个字有人认为是华,有人认为是芈,除此之外,铭文还明确指出,这件器物的主人是一个女性,她叫华孟子或芈孟子。

青铜盂的36字铭文则告诉我们器物来自江国。

江国又名邛国,位于现在的河南信阳境内,后被楚国所灭,共存十七郡近500年。

江国灭亡后,一部分江人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为楚的臣民。

一部分江人逃入陈国,今河南淮阳地区,后由淮阳为中心向四方散迁,其中一支向东北方迁移到齐鲁大地。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江姓。

现在就有一个疑问出现了,江国距沂水有千里之遥,如此遥远,江侯绝不可能埋葬在这里,那么江国的器物出现在纪王崮1号墓里,又该如何解释呢?

专家认为是一种战利品,如同越王勾践剑一样。可是江国与鲁东南诸侯国之间又没有发生战争的记载,专家的这种推断似乎又站不住脚。

那么只有一种情况,国与国之间姻亲的嫁妆,这样似乎更合理一些,因为铭文中也告诉了我们墓主是一位女性。

其实仅仅通过铭文来判定墓主是位女性是不严谨的,现代考古学正是一个用实物资料来证实或证伪历史的学科,对证据的选择自然更加苛刻。所以判断性别是最有效的证据那就是墓主人的尸骨。

可是当揭开最里面的内棺时,棺底除了厚达7厘米的朱砂层,并无任何尸骨的发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说大墓竟然是一个没有埋葬逝者的衣冠冢,但从众多的陪葬器来看,这个推断显然不成立。

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墓主人曾经就在这具棺椁中,造成他神秘消失的罪魁祸首应该是那一层厚厚的朱砂。

朱砂是一种成分为硫化汞的天然矿石,,通常认为朱砂具有杀菌防腐的作用,经常在一些贵族大墓中发现它的存在,但是根据以往的考古经验,有朱砂的墓骨骼反而保存的更差。

随着墓主人尸骨的消失,谜底不但没有解开,反倒添加了更多的疑惑。此时,考古人员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2号墓。

2013年9月,2号墓发掘正式开始,该墓除了出土了一些春秋时期的陶瓷瓦片以及兽骨外,再无任何发现,证明这是一座空墓。

墓建好了,却无人下葬,这又是一个谜。

其实从出土的大量的珍贵文物看,特别是铜器和陶器,器物的组合,和器物的形制,纪王崮大墓都是莒国的风格。

有学者以此认为这是一处莒国墓葬,可是纪王崮离莒国国都,足有60多千米,已经几乎超出了莒国国境,他为什么距离都城那么远,而埋在纪王崮山顶呢?

直到今天,是纪侯?还是莒侯?纪王崮大墓仍然没有定论。

法瑞恩 http://www.cityruyi.com/lm-4/lm-2/17421.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