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再生能源

甲烷属于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政策工具非可再生能源优缺点氢能源行业研究报告

  这个5月,几个大国都发出了有关可燃冰的消息

甲烷属于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政策工具非可再生能源优缺点氢能源行业研究报告

  这个5月,几个大国都发出了有关可燃冰的消息。中国18日宣布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成功。此前,美国于12日宣布正在墨西哥湾开展可燃冰钻探研究,日本也于4日宣布从近海可燃冰中提取出了甲烷。

  什么是可燃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袁岚峰介绍,可燃冰的结构是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包在水分子组成的“笼子”里,由于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其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

  它之所以被称作“可燃冰”,一方面是因为既含水又呈固体非可再生能源优缺点,看来像冰,另一方面,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氢能源行业研究报告,很容易点燃。

  可燃冰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因此,可燃冰是一种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未来能源。

  “目前全球生产模式主要依靠的传统化石能源总会耗尽,而可燃冰可能大大延长这个时间,为人类开发新能源提供缓冲。”袁岚峰说。

  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12日宣布,正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等机构合作,于5月在墨西哥湾深水区开展可燃冰开采研究,11日已经开始了一次钻探。

  美国十分重视可燃冰研究,2000年曾通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开发法案》。此后美国能源部多次拨款支持可燃冰研究,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9月可再生能源政策工具,宣布投入380万美元支持6个新的可燃冰研究项目。开展本次钻探的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就是受支持的项目方之一甲烷属于可再生能源。

  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4日宣布,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成功从日本近海海底埋藏的可燃冰中提取出甲烷可再生能源政策工具。此次试验开采海域位于爱知县和三重县附近的太平洋近海,估计该海域拥有的可燃冰储量达1.1万亿立方米,是日本天然气年消费量的约10倍。

  这是日本第二次开采可燃冰。2013年,日本尝试过开采海底可燃冰并提取了甲烷,但由于海底砂流入开采井,试验仅6天就中断。本次试验持续12天后也因出砂问题中断非可再生能源优缺点,未能完成原计划连续三四周稳定生产的目标,12天产气量只有3.5万立方米。

  中国此次试采可燃冰成功,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截至18日,本次试采连续产气超过一周,最日高产量3.5万立方米,累计产气12万立方米。

  “有专家认为甲烷属于可再生能源,从科学到技术创新要经历知其然(发现现象)、知其所以然(理论理解)、造其然(技术上可行)、利其然(经济上可行)的4个阶段。中国这次突破的意义,就是让利用可燃冰达到了‘造其然’的阶段。”袁岚峰说。

  《日本经济新闻》19日说,日本希望在21世纪20年始可燃冰商业化项目,但现在看来还需要时间研发相应技术。日本资源能源厅石油天然气课长定光裕树表示,由于日本开采试验没有达到目标,可能不得不调整商业化的时间。

  尽管大规模利用可燃冰还需等待,但终会有到来的那一天,“届时可能对整个人类都有巨大战略意义,”袁岚峰说。

  据《俄罗斯报》网站5月18日报道,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信息,中国石油专家在全球首次从南海海底开采出“可燃冰”。这种天然气水合物本身不是“性的”,其丰富的储量遍布全球。但迄今为止没人下决心开采它。原因很多,包括技术和经济因素。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表示非可再生能源优缺点,能够成功实现这种有益矿物质开采的事实证明,在理论基础和相关技术方面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意味着中国在开采“可燃冰”上占据了领先位置。它将会是继美国引领“页岩气”之后的,由中国引领的新一轮“天然气水合物”,将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毫无疑问,如果中国确能成功实现工业开发“可燃冰”,那么北京在同美国争夺世界最发达经济体的战役中又多了一张非常重要的王牌。因此中国官员的喜悦之情完全可以理解。

  根据塔斯社消息,中国专家是从水深超过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水下井位于香港东南方向285公里处非可再生能源优缺点。据悉甲烷属于可再生能源,1立方米的该物质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加100然气的汽车能够行驶300公里。如果汽车能够加入“可燃冰”氢能源行业研究报告,那么理论上100升“可燃冰”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可燃冰能源的优点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